连淑能教授
18888888888

合作咨询

400-666-5518

专家团队

专家详情

连淑能教授


连淑能

  连淑能(1942-),男,汉族,祖籍福建惠安,行业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国务院的政府特殊津贴。1965年毕业于行业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五年制),留校至今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6-1999年任行业外文系系主任,1999-2003年任外文学院首任院长,1998-2003年任行业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行业学术委员会(文科)委员、行业评奖委员会委员。2002年起任行业口、笔译资格证书考试中心考试委员会主任,2003年起任行业双语词典与双语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社会兼职: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学术顾问、全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国际检索期刊、CSSCI来源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顾问和编委、福建省外文学会顾问、福建省翻译协会顾问、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兼职教授、湖北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厦门学习中心主任、武夷学院特聘外语系主任、广州外事翻译学会顾问、厦门市翻译协会顾问、行业出版社咨询顾问等。
 

1974-76年任驻外大使馆和专家组翻译。1985-87年应邀赴美国威拉姆特大学讲学并研究语言文化和机器翻译。1996年参加全国选派公费出国人员竞争,荣获国家留学基金首批资助,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应邀赴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进行“语言与文化”跨学科研究和交流。1998年应邀作为荣誉教授由英国赴美国俄勒冈大学研究和交流。他的长篇留学报告《牛津剑桥之谜》获教育部重视,在教育部刊物《中国大学教学》、英国驻华大使馆刊物《英中未来》、《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当代教育》、《教育信息报》、《环球时报》、《中国现代理论创新与实践优秀论文精选》、《中国当代优秀论文精选》、《全国优秀社会科学论文集》、《外语应用与研究》、《厦门晚报》等全国10多家报刊和论文集连载、转载或摘要发表,并应邀到全国许多大学、研讨会、学会等作了200多场报告,被誉为“牛文化的使者”。

 



 连淑能主讲本科生高年级的翻译课、硕士研究生的英汉语言与中西文化、跨文化交际学等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英汉语言文化与翻译”、博士研究生“英汉文化语言学”研究方向,深受学生欢迎,荣获福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厦门市优秀教师称号、行业高奖“南强奖”一等奖(合作)、行业研究生“良师益友”称号、“嘉熙奖”、“九州奖”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英汉语言与中西文化、翻译理论与技巧、跨文化交际学,在国内外已发表80多篇论文和18部论著、编著、译著,其中代表性的有《英汉对比研究》(原版、增订本)、《英译汉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英语基础语法新编》(3人合作编著)、《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科研的创新问题》、《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再论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历程》、《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兼论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论英汉语法特征》、《英语的“抽象”与汉语的“具体”》、《再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电脑时代的用脑方法》、《牛津剑桥之谜》、多媒体教程:《密码速成英语语法》等,荣获部、省、市、校30多项嘉奖。与计算机系合作承担国家863计划研究课题“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
 

1984年负责修订《英语基础语法新编》(刘贤彬、蔡丕杰、连淑能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72年原版;连淑能修订,1984年修订版),加强对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论述,作了较大的修订、增补,重新出版,先后印刷 7次,共 60万册,远销大陆及港澳地区。这是我国外语界在“文革”期间以至80年代罕有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该书首次提出英语五大基本句型之说(SVSVPSVOSVoOSVOC)。全书以句子为重点,以基本句型为线索,用句法带词法,通过层次分析,解剖句子结构,由简到繁,由繁返简,辅以简易图解。出版之后,收到海内外读者大量来信,普遍认为“这是一部速成英语语法书”,英语五大基本句型之说也常被英语学者及其教材和论著采用,影响较大,1988年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1979-1987)优秀成果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

 

专著《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出版后,获得外语界教授学者的高度评价。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外语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博士生导师王宗炎教授特地为本书写了序言,认为作者在这一领域“身居前列,奋勇争先,成绩比许多人好”,本书“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用意义”,作者“继承了赵元任、王力、吕叔湘等先生的传统,同时又采摘了外国学者O.Jespersen, H.W.Fowler, R.Quirk 等等的精华,加以消化熔铸。脚踏实地,取精用宏,这是他的成功诀窍。”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文国教授在《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2002)指出,“80年代,英语界出版过一些走从内到外路子的语法书,但全面运用这个方法进行汉英对比研究的,连淑能是优秀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论坛(2007)认为,“连淑能先生的这部著作概括了英汉语法差异的精神实质,尤其是宏观上的差异。这本书对于翻译尤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书的安排也非常的独特。”教授王菊泉教授在《什么是对比语言学》(2011)一书中评论:“该书出版以后已多次重印,被列为全国外语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必读参考书或教科书,是英汉对比研究领域和翻译界过去十几年间普及、影响深广的著作之一。”台湾大路书屋(2002)评论:“本书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论述与实例并茂,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对英汉语言研究工作者、英汉翻译工作者、英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及广大英汉语学习者都有参考价值。”《现代外语》1995年第2期发表卢伟的书评“《英汉对比研究》的特色”,对此书和作者的学术思想作了全面、深入、中肯的评述和分析。辽宁外贸学院教师王珑珑评论(2005):“我把这本书视为自己学英语的圣经,它真让我大开眼界,使我理性地意识到英汉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心理上的差异。”中国读书网读者评论(2009):“本人多年采用该书作为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教材,也用作指导科研的参考书,学生非常喜欢,深感受益匪浅。”该书1993年出版后,年年重印,至2010年重印16次,仍供不应求。各地许多院校和读者把该书用作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颇为成功,反映甚佳,认为“该书有较高的学术性、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合教学,又便于自学参考”,“书中还留下许多进一步研究的余地,能启发研究生继续深入研究,是一部很好用的优秀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因而荣获国家教委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优秀奖、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等,并被选送参加国际书展。

 

应出版社和广大读者要求,2010年9月,连淑能教授的《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问世,由国家顶级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3年内重印6次,淘宝、当当、亚马逊、京东等网站都在热卖。增订本不仅扩充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而且探究其相关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另外还开辟新专题,论述中西思维方式,从而追根穷源,扩大了对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增订本从此升级为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交叉性对比研究。全书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论述与实例并茂,宏观与微观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完美地响应了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的重要题词:“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究它们何以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目的。”作者甚为赞赏培根的名言并以此指导此书写作:“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只会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光会从肚子里吐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来酿蜜。”硕士研究生周璐、姜筠认为,“《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正是作者采百花所酿出的蜂蜜,着实甘甜可口,令人受益匪浅。”

 

《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出版之后,获得教授学者和读者极高评价,见于许多书刊和网站。该书出版才几个月,互联网上已好评如潮,现仅摘取几例:“增订本是至今我所读过的英汉对比研究的专著。该书论及古今中西的哲学、文化、语言、社会、心理、逻辑、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富有指导意义,读了就会觉得非常有用,多读不厌。”“此书可以让你对汉语和英语,尤其是英语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很多章节读完后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本书对翻译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读后很受启发,足见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眼光。”“《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我已经读了3遍,内容非常丰富、深入,信息量很大,受益匪浅。难怪得了很多奖。增订本比原版增加了很多非常有用的内容,对英汉语研究者和广大外语师生都很有用,对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也好用,其中的下篇“中西思维方式”对各行业的人都有启发,非常难得。就这个专题而言,这是至今为止我认为好的书。我非常喜欢!感谢高教社出版了这样的好书!谢谢作者!”“增订本内容好、质量高、意义大,无疑是一本需要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以求咀嚼消化的好书。”“增订本是对比语言学的经典著作。”权威刊物《中国外语》(2012年第2期)发表书评说,“有人说,这本书在内容上拓宽加深,字字推敲,是求真的典范;也有人说,这本书在形式上精雕细刻,句句斟酌,是创美的标本;两种说法互补,全书堪称真与美的完好结合。求真创美,《英汉对比研究》无疑是深具学术价值的专著典范。”澳大利亚权威刊物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于2013年8月发表书评,对此书予以高度评价。该领域教授、上海左飚教授应邀到几所大学作此书书评讲座,其中也专程到行业外文学院作了讲座:“求真与创美:谈论著的写作——以连淑能教授的《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为例”,认为应该把此书作为论著写作的典范。

 

对《英汉对比研究》的好评还有很多很多,多年来散见于许多书刊、网站、王府井书店、《21世纪英语教学周刊》等等以及各地学者和研究生的论文,有国内也有外国的,有大陆也有港澳台的,有编辑也有读者的,有教师也有学生的,有学者也有草根网民的,评论者范围很广。

 

长篇论文《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2.5万字)发表后,许多网站、书刊和论文集纷纷转载,获得极高引用率。此后作者陆续作了几次增订,分别刊登在:《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语言与文化》(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语言·社会·文化》,行业出版社,2003年;《中国经典文库》,2003年;《中华教育杂志》(ISSN1684-0445,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香港教育出版社,2004年;《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冲突·互补·共存:中西文化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新版本收进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学术界许多学者予以高度评价,如:外语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宗炎教授评语:“拜读寄来大作《论中西思维方式》。您抓住一个大题目,洋洋洒洒,条分缕析,值得佩服。”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生导师许余龙教授认为,“《论中西思维方式》气势磅礴,系统深入,富有创见,是至今为止同类论著中的佳作。大作不仅观点新颖,对各项研究富有指导意义,而且文笔优美,逻辑清晰,实为不可多得。我把大作印发给我的博士生,大家都十分称赞,认为写得很好。”清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罗选民教授认为,“《论中西思维方式》如此系统深入地论证一个大难题,令人钦佩。您出手不凡,是我学习的榜样。大作收入论文集《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确为之大为增辉。”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杨自俭教授评语:“《论中西思维方式》从哲学的层面上研究中西思维方式,内容丰富,高瞻远瞩,思路开阔,气势磅礴,富有创见,观点清晰,论证充分,文字流畅,从深度和广度拓展并深化了思维方式的研究内容,对中西语言与文化比较研究有很高的理论指导和启迪作用,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和各行业、各级领导决策也有很强的指导与应用价值,是一篇优秀论文。”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2004年论文被引用情况的统计分析(见《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期专文),《论中西思维方式》被引用38次,居所列被引用次数的论文之榜首。据“中国知网”近统计,此文被引用851次,被下载7777次,也居被引用论文之榜首。

 

连淑能教授编著的《英译汉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07)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精品系列教材”,出版后受到极高评价,陆续收到许多所院校的教师来信、来电,索取样书,要求订购,表示将采用作为教材。《教程》出版后7年内已重印18次,大多高等院校已经采用作为本科高年级教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10期发表书评,高度评价这部教材。《教程》赠送给参加200611月在烟台举行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7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的200多位教授和学者,获得了普遍的称赞和好评,专家大多认为“这是一部盼望已久的精品教材”,“采用启发式的编写方法,这还是首次”,“至今国内出版的英汉翻译教材,好用的很难找到,相信这本教材会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这本教材很适合课堂教学,便于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也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如此等等。许多教师当场要求购买或订购这本教材。行业外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建平博士认为:“这无疑是一部精品教材,可以超过陆殿扬编写的《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和其它一些教材。”“相信这部教材会得到广泛好评。可以预见,很多教师会选用这部教材,就像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一样,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和好评,预计年年都会重印下去。教师用书的编法也与别人不同,除了提供参考译文之外,还提供了教学法提示、论文选题提示等,这对老师和学生有很大的用处和帮助,这也是其他教师用书从来没有的。这部教材是作者20多年翻译教学经验的结晶。”《外语与外语教学》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珺博士认为:“这是一部精品教材,从内容、编法、教师用书等各方面看,都比较新颖、好用。与其它已经出版的同类教材相比,这部教材有很多特色,相信它一定会受到普遍好评和欢迎,就像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论文《论中西思维方式》和其它一些论著一样,受到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年年重印,在书刊和网站常常被引用或转载,从电脑统计和网站看,被引用率都非常高。”根据已经使用该《教程》的老师所反馈的信息,这部教材受到师生的喜爱,如行业外文学院的张文宇老师,任课三个班,共90多名学生。据他从师生评教评学中了解:学生很喜欢这部教材,普遍认为书中知识丰富、信息量大、练习丰富多彩,对教材及其练习很感兴趣,用后翻译能力明显提高,收获大。教师也很喜欢使用这本教材,认为教材编法使学生易学,教师易教,便于教学,也便于自学,教学效果比使用其它教材好,如教师反映说(根据原话整理):“这部教材按课堂教学的规律和需要设计,收编提纲式的讲解,配以大量形式多样的习题,给学生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便于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要作必要的备课,一书在手,便可走进教室上课”。 

 

    20032月,连淑能教授参加“行业语言技术中心”,与计算机科学系、中文系、海外教育学院等12位专家教授组成跨学科、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的研究实体,开展语言信息处理和机器翻译研究。连淑能教授自1981年起研究英汉/汉英机器翻译,1986年在美国讲学和研究期间,与美国8位专家组成研究小组,出席计算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在会上宣读论文《语义结构与机器翻译》,受到与会专家的重视和称赞。美国“Statesman Journal”日报在头版头条作了长篇报道并附大幅彩色照片,美国电脑公司IBM、纽约州立大学、俄勒冈大学争相挽留他,连教授对这些请求都婉言谢绝,如期回国,参加了国家863计划项目“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当时课题经费15万元(《厦门日报》19981116日曾有报道)。199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研究期间,参加“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论文《英汉语言与中西文化》,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称赞。1998年在美国俄勒冈大学研究和讲学期间,出席计算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论文《英汉语义结构与机器翻译》,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称赞,同时被俄勒冈大学聘为荣誉教授。

 
 

兴趣广泛的连教授还涉足右脑开发研究,近发表了《电脑时代的用脑方法》,出版了多媒体教程:《学之源密码速成英语语法》等,并向各地幼儿园园长作了80多场报告,倡导开发儿童的右脑,受到热烈欢迎,引起强烈反响。总部在厦门软件园的“学之源”科技开发集团是中国优秀家专业从事右脑潜能开发及右脑学习方法的教育机构。连教授应聘加入此家教育机构的专家团队。

 

1998年至2010年,连淑能教授先后应邀赴许多大学、学会、研讨会等作了200多场学术讲座,内容涉及广泛论题,如:牛津剑桥世界一流的教育传统、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科研的创新问题、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当代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关于右脑开发问题、翻译课教学法研讨、密码速成英语语法等,深受高校师生和领导们的喜爱,每场报告都座无虚席,掌声不断,气氛热烈,常常连走道和台上都坐满了听众。连教授还经常和易中天教授一起应邀到厦门市委党校作报告,至今已作了8场。邀请连淑能教授作讲座的大学和机构如: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苏州大学、湖北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工商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鲁东大学、烟台大学、河南新乡医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翻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医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浙江绍兴越秀外国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鹭江大学、莆田学院、闽江学院、武夷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厦门学习中心等国内许多高等院校、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全国高师高专科研方法研讨会、全国高校英语骨干教师暑期研修班、全国高教园区(大学城)建设与管理研讨会、“学之源”科技开发集团福建外文学会、龙岩外语学会、厦门市委党校、厦门市翻译协会、厦门市公开系列讲座、厦门市图书馆、集美图书馆以及行业各级党政领导、行业百科系列讲座、行业80周年校庆科学讨论会、行业教学工作会议、行业外语节、行业高等教育研究所、图书馆、马列部、海外教育学院、行业文理工科研究生、漳州校区、外文学院等单位和团体。这些讲座分别论述以下专题:系统介绍世界一流大学牛津与剑桥的教育传统、办学经验、如何教学与科研等与我国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问题,并与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作了深入的比较,找出牛津与剑桥的奥秘所在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比较中西文化和思维方式;论述外语科研的创新、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外语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学习的捷径、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开发右脑、增强智慧与综合素质等论题,被誉为“牛文化的使者”。在讲座中,连教授也阐述了自己对我国高校改革和如何进行教学、科研的看法,每场报告都深受欢迎和好评,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反响,国内报刊、网站曾有多篇报道。

 



     

(责任编辑:学之源)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